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 汤和为何能逃过
原本,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在必杀之列,可由于他的机敏和自律,能知难而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经历”可圈可点,不无“考古”价值。
他对朱元璋有拥护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同在郭子兴麾下效能,比朱元璋的资历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锋芒毕露,渐渐的变成为领袖,其他一同赴汤蹈火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迈,不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捆绑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首先供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劳绩,朱元璋是一向认账的。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成心降汤和一等,找个差错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他却很慎重,从不发牢骚,不自怨自艾,持续脚踏实地、如履薄冰地服侍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实而深入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知趣知趣,投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全国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把握军权的老臣开端不定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与其等他“杯酒释兵权”,不如自己自动知难而退,所以,在很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免除军权,“和以间沉着曰:‘臣犬马齿长,不胜复任驱使,愿得归故土,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荣归故里。
回家后他又低沉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而且捆绑后代家奴,恪守法纪,善待乡邻,不倒持泰阿。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督,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签到朱元璋那里,因此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其他事一概不论不问的形象。让朱元璋十分定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罕见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身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一切功臣的,法网难逃之下,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前史奇观。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也正由于如此,他才成了个“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