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真的算得上是“世界性大帝”吗?
朱棣被奉为世界性大帝这一说法,不知从何而来,事实上,朱棣本人并不足以担得上“世界性大帝”这个称号。所谓的“世界性大帝”,至少需要对世界有一定的影响,而朱棣在位期间,对于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朱棣的一生,被人认为做的最出彩的事情无非是以下几点:五征蒙古,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
先说五征蒙古。五征蒙古,的确和“世界性”有一丁点关系,这毕竟是对外的战争,然而,这五次战争的结果,却与朱棣本人的预期相差甚远,甚至是达到了负效果。朱棣五征蒙古的对象,主要是北方的鞑靼和瓦剌,他出征的目的,是彻底消灭蒙古的势力,使之永远无法对明朝造成威胁。然而,朱棣仅仅在第一次,第二次的远征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后来几次,非但没有一点收获,反而大量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使得明朝内部因为军费问题而疲敝;再者,驻地的出征,使得明朝日后再也没能力向北出击蒙古,因为一方面军费开支太大,另一方面,明朝的卫所制度无力维持这种大规模的作战,于是乎,朱棣在最后一次北伐后,将长城以外的所有岗哨都撤掉,依托长城一线队蒙古进行防守。可以说,明朝对蒙古的态势从攻到防的转换,就是从朱棣时期开始的。
再来说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因为与“世界性”并不挂钩,所以世界性并不能从其中体现。
最后说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之所以被后世不吝溢美之词,还在于这是明朝官方的一项活动,官方的活动,向来比民间的活动要来的盛大。郑和下西洋,事实上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了散财童子。因为其下西洋的花费本身就远超过下西洋所带来的利润。到了后期,之所以下西洋要停止,主要是因为花费是在太大,而且,前来朝贡的国家,都是为得到明朝的赏赐,所谓厚往薄来。这种“面子工程”并不可以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因为民间根本就没有来往,没办法做到真正的交流;不仅如此,郑和下西洋一路上拔除了不少华人在海外的据点,这样看来,这项航海活动可谓是在阻碍华人走向世界。
真正值得称颂的是元朝的著名航海家汪大渊,此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先后两次大规模出海,足迹遍布澳洲,亚洲,非洲,所到之处,比郑和多了不少,甚至还发现了澳大利亚。然而,如今却没多少人记得汪大渊,对于郑和和“世界性大帝”朱棣却赞颂有加,认为其扩大了中华的影响力。
综上,朱棣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几笔,都没有能够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任何帮助,所以,朱棣并不能被称之为“世界性大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