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朝“仁宣之治”的局限性
每一个传承长远的王朝,在王朝的初期和中期,都会因为几位皇帝的英明决策,实现“治世”的场景。
治世期间,国家国力快速地发展,各方面也会得到快速提升,如果在治世之后,继任的皇帝依旧保持很高的水准,则会出现“盛世”。
例如在“文景之治”后,出现了“汉武盛世”,“贞观之治”后出现了“开元盛世”,但盛世的出现十分艰难,强盛如明朝,也只能停留在治世阶段,距离盛世遥遥无期。
按照国家发展来看,治世和盛世往往是接连出现的,必须有治世作为基础,国家才能迎来盛世。
例如在汉朝初年,从刘邦开始选择休养生息,终于迎来了“文景之治”,凭借“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础,汉武帝迎来大爆发,这就是“汉武盛世”,虽然在汉武帝之后,汉朝的皇帝表现平平,但汉朝的威望与规模从始至终保持了延续。
换句话说,在治世出现之后,一个国家大概率会迎来盛世,只要皇帝自身不掉链子,在足够资源的衬托下,国家会迎来大跨越的进步,可明朝显然是一个例外。
明朝初期一共出现过三次治世,分别是开国皇帝“洪武之治”,“永乐之治”和“仁宣之治”,这三个治世是接连出现的,堪称无缝连接。但可惜的是明朝初年并没再次出现盛世,虽然很多人将朱棣时期称之为“永乐盛世”,但根据真实的情况来看,朱棣时期并未达到盛世的标准。
在一个国家建国初期,就能迎来治世,足以说明朱元璋的治国能力,先来看一下朱元璋建国的背景。
朱元璋建国前我国是元朝时期,虽然元朝统治中原不过百年时光,但早已将中原折腾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可以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千疮百孔,如果不是有强大的军队为依靠保护的边境,明朝随时危在旦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对两个方面大力整顿,首先就是农业,由于元朝本身不重视农业,到了明朝初年,明朝的农业水平甚至会出现了倒退的状态,不仅有大片荒地,很多耕种技术都失传了,而朱元璋则在全国范围内重金寻求农业技术,同时减轻农民的负担,不到十年时间,明朝的农业就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其次就是官场了。明朝初年的官场可谓历史中最廉洁的官场之一,因为朱元璋对官员的严苛,明朝初年整个官场的办事效率非常可观,这两个政策相辅相成,让明朝很快恢复了生机,整体国力快速上升,这就是朱元璋的“洪武之治”。
朱棣并不是正统的继承者,而是通过靖难之役获得的皇位,靖难之役对国内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朱棣还没有开始发展国家,先让国家损失了一部分。
第二点就是朱棣的一些行动了,因为是发动政变获得的皇位,所以朱棣拼命想要留下一些政绩,在位期间有很多大工程,比如迁都北京、疏通运河、对外战争和编纂《永乐大典》等,对国力都是很大的损耗,尤其是修建北京城,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朱棣在位时期,国家的多个角度也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税收也超过了朱元璋的巅峰,但他所耗费的资金和各方面资源更加可怕,国库年年入不敷出,以至于当时的朝廷还出现了增加赋税和无偿征用劳动力的情况,这一定不是“盛世”应该出现的画面。
而在朱棣之后,就是著名的“仁宣之治”了,这也是明朝公认的治世,但因为多方面原因,“仁宣之治”后不但没再次出现盛世,明朝的国力再也没有大的发展。
“仁宣之治”来源于明朝的两位皇帝,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两位皇帝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政绩,和朱棣的教育分不开。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也是一位早早开始接触治国的皇帝。
早在靖难之役前,朱高炽便已经进行监国,在靖难之役期间,整个大后方全部由朱高炽一个人负责,如果说朱棣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朱高炽起码有一半的功劳,因为朱棣在位期间,国家很多事务也是朱高炽在掌管,甚至说若不是朱高炽管理国家,朱棣有很大的可能性耗空整个明朝。
但可惜的是,在朱棣去世后,朱高炽还没有来得及展现自己的实力,便在一年之后离开了人世。不过朱高炽也给朱瞻基留下了不错的基础,他在位一年时间当中,不仅极大地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还解决了部分国家财政问题,让朱瞻基的很多理念得以发挥。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和朱元璋相同,朱棣在位期间,这位皇孙就是钦定的接班人,不管朱棣死后是不是朱高炽继位,下一任皇帝一定是朱瞻基。
朱瞻基上位后,延续了自己父亲的各类政策,全力发展民生,在各方面也十分的节俭,任何对于国库消耗较大的活动全部停止,颇有文景之治的风采,所以很多人将仁宣之治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但可惜的是,这两位优秀的皇帝并没有将明朝推向巅峰。
想要获得治世并衍生出盛世,必须有三个前提,分别是治世前的优秀的基础,足够的发展时间和优秀的继任者,但可惜的是,这三个前提仁宣之治都没有遇到。
首先是优秀的基础,虽然仁宣之治前是永乐之治,但事实上朱棣并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朱棣对国库的消耗很严重,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民众的怨气等,所以仁宣两位皇帝仅仅处理这样一些问题和补充国库就耗费了不少时间。
反观“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前,国家长期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所以他们只需要坚持稳定发展的政策即可。
其次就是时间了,仁宣之治没有让明朝达到巅峰,最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仁宣两位皇帝的在位时间一共只有11年,朱高炽在位1年死亡,朱瞻基在位10年死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11年的时间简直转瞬即逝,即使两位皇帝全力发展,国家的改变也十分有限。
而反观“文景之治”,前后持续了接近90年的时间,即使明朝的各方面技术有很大发展,时间的局限性也无法逾越,这是“仁宣之治”的最大遗憾,如果“仁宣之治”同样能达到90年的时间,说不定朱瞻基时期就已经呈现出盛世了。
最后一点就是继任者了,想要出现盛世,继任者很重要,“文景之治”后的汉武帝,“贞观之治”后的李隆基都是优秀的接班人,但在朱瞻基之后,明英宗的出现让明朝再无出现盛世的可能性。
明英宗被称为断送明朝未来的皇帝,因为他在位期间的政策几乎全部给明朝带来了灾难。
宦官专权、再次下西洋、土木堡之变等都发生在这一段时期,虽然明英宗捡回了一条命,但此时国内早已危机四伏,明英宗时期曾爆发人员规模数十万的流民起义,此时的明朝又出现千疮百孔的状态。
或许明英宗想要效仿汉武帝来建功立业,但一来他本人和汉武帝的差距太大,二来“仁宣之治”并没有给明朝打下足够坚实的基础,所以他的决定不但没有留下丰功伟绩,反而破坏了明朝的未来。
历朝历代,盛世都很难出现,强如唐朝,也只出现过一次盛世,而明朝仁宣之治的局限性再加上明英宗的失败,让明朝再也无法出现盛世的局面,如果明英宗换一种做法,继续休养生息,发展国力,或许明朝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仁英盛世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虽然“仁宣之治”持续的时间短,但各项政策的效果已经初见端倪,那时的明朝不但国家内部发展状态良好,对外也处于稳定状态,起码不会惧怕草原势力的进攻,在这个前提下,明英宗若可以延续这些政策,明朝的国力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明英宗活了37岁,如果加上“仁宣之治”的时间,他可以将“仁宣之治”的效果延长至接近50年的时间,凭借明朝初年的基础,其效果可完全媲美甚至超过“文景之治”。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作为明朝历史中最精彩的时刻,仁宣之治的最大局限性还是在于时间的长短,天妒英才,被朱棣无限看好的朱瞻基,却始终未达到自己的目标,着实可惜,但国家是一场持久战,一个人的努力十分有限,也许朱瞻基非常的优秀,但他却没有来得及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便撒手人寰,这也注定仁宣之治只能是明朝历史中的昙花一现。